2020年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我院作為主要參加單位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我院主持、瑞迪科技總公司作為參加單位完成的“長三角地區城市河網水環境提升技術與應用”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我院副院長李云、戴濟群、吳時強等分別作為獲獎項目負責人和獲獎單位代表出席了頒獎大會。 一、“長三角地區城市河網水環境提升技術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成果由我院李云副院長牽頭負責,由中國水利學會推薦,在國家水專項、國家自然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業專項、水利部“948”項目等部省項目支持下,我院水工水力學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瑞迪建設科技總公司等部門有關科研人員歷經10余年的聯合攻關,采用理論分析、原型觀測、模型試驗、數值模擬、產品開發等綜合手段,統籌防洪除澇和水資源配置等需求,以水系連通為基礎,以水動力為驅動,以水環境提升為目標,創建了城市河網水環境提升理論、技術體系和調控系統,實現了城市河網水環境長效穩定提升。 該成果整體技術體系與模式已得到蘇州古城區水質提升行動計劃實證,并成功應用于杭州G20峰會核心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區域、上海中心城區、常州、常熟、寧波等20多個城市水環境治理,支撐了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 二、“長江三峽樞紐工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長江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發電、航運和水資源利用等巨大綜合效益,在樞紐總體布置和樞紐工程、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程運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突破。 我院自上世紀30年代就組織開展長江三峽開發初步計劃相關科研工作。長期以來,我院在三峽工程樞紐工程布置、高水頭船閘水力學、壩區與變動回水區泥沙沖淤、升船機通航安全、庫區與壩下游航道綜合治理、復雜地基基礎處理、水工材料等方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為三峽工程規劃、論證、設計、建設、運行等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該項成果是我院獲得的第二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19年,我院已獲國家和部省級各類科技獎2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牽頭完成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省級科技獎進步特等獎5項、一等獎9項。 |